孝感人李某做过多年的加盟公司,前后做过7种产品,按他的话说,基本上每半年换一个项目。
李某介绍,其实所有的加盟骗局,都有共通性:它不仅有着传销般严密的组织、精心的策划,还套用了中奖骗局之于人们一夜暴富的诱惑,它更拥有前两者所不具备的优势——貌似合法的外衣。李某说,他们背后都有强大的律师团,他们所做的,就是尽可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“合法骗人”。
李某说,这行一开始时主要做农产品养殖或加工生意,通过一些偏远地区的电视或电台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,夸大收益效果,利用这些地方人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的特点,随便在武汉城区租用一个办公场地行骗。“当时很多类似的公司都不办理营业执照,办公场所内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,一旦被查处,直接走人,基本不受什么经济损失,但是这样很容易被公安机关以诈骗罪查处,划不来。”后来大家法律意识渐渐增强,知道公司必须办营业执照,他们也开始“走上正轨”,公司一切手续齐全,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问题。“合同都是找专业人士起草的,即便上法院,对自己也没多大影响。”
洪山一加盟公司的老板说,网络普及后,他们还有专人盯网络负面消息,一旦发现自己公司“网上有名”,马上会和一些网站联系,花钱直接删帖。但打击力度加大后,很多案例被曝光,删帖也起不到太大作用,所以这类公司基本上每半年换一次法人。“办理营业执照门槛低,一旦赚到一定数目的钱,我们马上将原公司注销,找同村的人随便借一个身份证再注册一家公司就可以了。”该老板称,真正的后台老板是不会担任公司法人的,所查处的大多数是一些小虾米。
在李某看来,加盟骗局设计的陷阱,主要有4种:一是卖机器,机器卖出去后就逃之夭夭,产品回收的事根本无人理会;二是夸大投资回报,比如说圆珠笔,虽然市价一支一元左右,但销售渠道根本不畅通,即便做出产品也卖不出去;三是玩文字游戏,比如说供货价格,很多合同上都有“按市场价”字眼,很多人注意不到,而市场价到底是多少,是按批发还是零售价供货,都由他们说了算。还有就是产品质量,即便达到标准,但他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说不合格,根本不会回收。
当然,所有的加盟骗局,都不会骗本地人,这些人扯皮时有人有时间,所以公司会要求受骗者带身份证。
2009年以来,武汉市各类加盟骗局日渐增多,有资料显示,武汉已经成为继北京、广州后的又一个加盟骗子聚集地。连锁加盟骗局,网络上流传的说法是——它可能是当今中国“最可怕的骗局”:它不仅有着传销般严密的组织、精心的策划,还套用了中奖骗局之于人们一夜暴富的诱惑,它更拥有前两者所不具备的优势——貌似合法的外衣。一名从事这类“生意”的老板说,他们所做的,就是尽可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“合法骗人”。
针对这类公司设计的陷阱,工商等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下,有效并严厉地对其进行打击。
3月中旬,一名来自安徽的女子贺某,找到江汉区统一工商所,称自己被骗了10800元加盟费。
这位名叫贺春兰的女子说,她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广告,加盟做中性圆珠笔,收入很可观,一支普通圆珠笔市场售价1元,而成本费只要0.15元,一个人一天轻轻松松能加工100支,纯赚85元钱,比在外打工划来多了。当她到武汉并最终投入10800元后才发觉,自己已经被骗了——她收到的设备根本无法生产圆珠笔。
3月下旬,一名来自河南农村的男子找到江汉区常青工商所,称自己做加盟被骗了19880元钱,希望工商所能帮忙挽回损失。在该所执法人员努力下,这名男子拿回了全部投入的钱。谁知过了不到半个小时,男子又找到工商所,咨询加盟另一家公司有没有前途。
今年初,东西湖区工商分局接待了一名近60岁的湖南籍男子,该男子一路乞讨沿铁路步行到武汉。他去年受当地电视台广告所惑,东拼西凑凑齐了12880元加盟费,准备做空调蚊帐的生意,哪知血本无归。
统一工商所所长王火青说,以前辖区很少接到类似的投诉,但今年已经有几起了,“看来这些人已经开始向一些商圈聚集了。”
记者从武汉市工商局了解到,类似这样的投诉,去年9月以来,一天平均高达30起。为此,工商部门向全市所有工商所下发了《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》,一是严查欺骗、误导消费者、投资者的虚假广告行为,以利用虚假科技致富广告推广产品或服务的行为为重点;二是打击合同欺诈,以虚假招商加盟、特许经营为重点。
虽然眼下几个中心城区都有加盟骗子公司存在,但能比江汉区常青工商所更“幸运”的几乎没有。该所管辖的地方包括汉口火车站和金家墩长途汽车站及周边地区,因为地域独特,该工商所3年多来,几乎处理了武汉市所能见到的全部类型加盟骗局。
3月19日、20日两天,常青工商所连续接到16起投诉,所有投诉都指向武汉彭满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。这家公司从去年11月开始,通过电视广告,宣称加盟生产高档圆珠笔,收入巨大,一支笔市场价最少3元钱,原材料只要0.2元,而且实行严格的“地域垄断”,一个城市范围内只批准一家加盟商。受高额利润诱惑,到春节期间该公司已经和近30人签订了加盟合同,总金额达到27万元。春节过后,等着供货的加盟商们突然发现,原公司所有的人都联系不上了。
接到投诉后,3月20日,常青工商所马上和市公安局江汉分局联系,以涉嫌经济犯罪为由,将此案移交警方处理。
在该工商所,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本行政处罚决定书复印件,这里包括该所3年多来处理的所有加盟骗局。这里地段独特,火车站汽车站人流量大,周边写字楼又多,为这些搞加盟骗局的人提供了很好的环境。
最高峰时,常青工商所辖区内云集了16家类似公司。
针对骗子们惯用的手法,常青工商所在几年执法过程中,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办法,根据这套办法,目前他们辖区已经“送走”了所有的这类公司。
所长刘尚华介绍,他们所在法律范围内,采取的一些措施现在看来是行之有效的。同一场地做加盟类生意的公司,如果连续有人投诉,那工商所会建议写字楼物业管理公司,清除这类公司,免得影响自身声誉。同时工商所还在投诉比较集中的写字楼内,张贴“黑榜”,提醒想加盟的人规避风险。凡是涉及到“加盟、高科技、高价回收”等字眼的公司注册审批,该所会派专人调查,确定无误的才能办理执照。联合派出所,将所有从业人员的身份证信息核实锁定,一旦发生人去楼空的事,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迅速找到涉案人员。一旦涉及投诉,按照相关规定,除了全额退款,在处罚时一律从严。刘说,现在辖区16家加盟公司都自己离开了。
统一工商所王火青所长认为,在目前法律法规范围内,能让这些加盟老板“肉疼”的处罚条款不多,一般处理程序是按照虚假宣传或者合同欺诈去处理,但这样的处理力度对这些加盟老板来说算不上什么。他觉得,如果能由相关部门协调,将专门针对这类纠纷的工商调解书,升级到具有强制执行力,也许工商部门处理这类投诉时会有更大空间。
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一位教授说,按照他的研究,目前能处罚这类骗局的条款,只有《合同法》和《广告法》,但这两部法律对骗子公司的处罚力度根本不够,三五万的罚款对这些公司来说算不了什么,“如果有专门针对这类商业行为的法律,职能部门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。”
武大政法学院一位教授也指出,如果是单个投诉,工商部门只能按照合同纠纷进行调解,对其也只能按照虚假宣传来处理,但是如果在相对短的时间内,有多起针对同一加盟公司的投诉,由于涉案金额较大,则完全可以按照合同诈骗进行处理,这时就可以将案件移交给公安部门,对骗子进行打击。武汉七大中心城区的民警2月29日统一行动,捣毁“加盟骗局”窝点75个,刑拘45名犯罪嫌疑人。此次打击就是针对“经济诈骗”进行的。
武汉工商部门目前正在探索打击办法,与公安、法院等部门建立联动,将这些加盟从业人员,特别是主要经营者,进行实名登记,摸清人数,让这些骗子无藏身之处,同时,探索通过界定无效合同、合同诈骗等,实施刑事打击。